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

我從父親身上學習到寬恕




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祖母的相片,年輕的父親身穿著軍服英挺地站在祖母的身旁,然而相片的背後卻寫著:『母親,何時我才能回到您身邊?』



父親出生於廣東梅縣瑤上的琯坑村,是個靠近江西的偏僻村落,交通不便而農作缺乏,但尚有礦產,父親說小時候到城裡上學要徒步走個兩三個小時,在路上還可以撿到鎢礦原石。祖父在村上頗有名氣,是個小地主,不過平常卻喜歡與人小賭,父親記得祖父曾賭到散盡家當,連父親的學費都籌不出來,還得和親戚開口借錢。在父親的記憶裡,祖母永遠是個疼愛他的慈母。當祖父賭輸了找父親出氣時,祖母總是護著父親,不准祖父打他。當家裡窮到沒飯吃時,祖母還是會想辦法找出乾糧給父親吃。在那個戰爭的年代,父親唸到初中便離家住校,只有過年過節才回到山上的老家,而祖母還是會準備好他愛吃的菜等他回來。



國共內戰最後一年的某晚,也是父親最後一次見到祖母,身為國民黨青年軍的父親,不得不離開了祖母跟隨國民政府赴台,那是個動亂的年代,父親手中拿著與母親的合照,寫下了思念母親的字句,而再回到母親身邊已經是五十年後在墳前的祭拜了。



陪父親回老家祭祖是父親一直的心願,從梅州市的機場坐上小巴士,走上四小時顛頗的石頭路,才看到父親琯坑的家鄉,父親說這老房子是祖父蓋的,快一百年了還是依舊牢固,為了祭祀祖父與祖母,父親拖著病走了段山路來到了他們的墳前,堅強的父親很少掉下男兒淚,而那天卻叫了我和大姊的名字,一聲跪下便痛哭失聲了,哭喊著直說是他未能盡孝,害了他們。父親在台灣幾乎不曾提過祖父與祖母是如何過世的,而那次的探親卻讓我了解到這段悲劇,這依舊是歷史造成的。從江西趕回來的三叔告訴我們,文革最亂的那年,祖父因具有地主的身分,又有兒子在台灣,所以連同祖母一齊被鬥,那種毫無人性的批鬥是我們無法想像的,很多人也因為受不了這樣的批鬥而自殺。那是『造反有理』的年代,自己親生的兒女要批鬥父母,你曾經幫助過的人也會來批鬥你,就是這樣的年代,祖父與祖母便被親戚、鄰居及朋友活活的鬥死,屍骨連自己的兒女都不敢去認領。我常想父親應該知道是誰鬥死他父母吧,但是他回到了老家還是每個親戚朋友都去探視,送禮包紅包都沒有少過,他寬恕了對方,設身處地的為對方在那時的行為找到了合理的因素,化解了他心中的恨。



這是我從父親身上學習到最寶貴的一課,當我再次看到這張祖母與父親的合照,我深深的感謝祖母讓她的苦難化成了體諒的愛,讓她的後代不再用冤冤相報來延續這樣的苦難。我想父親在看這張照片時,是真的回到了她的身邊,聽到了她在父親兒時的叮嚀:『原諒那些你無法原諒的人吧。』

出自:史帝芬家族日誌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stephen_tainan/article?mid=153&prev=252&next=116&l=f&fid=14

0 我要回應: